美丽胡杨见证中国航天新时代神舟十二号着

2023/1/20 来源:不详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07/4442971.html

“美丽胡杨”见证中国航天新时代——神舟十二号着陆额济纳旗赛汉陶来纪实

秋日额济纳。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霞刘宏章

北京时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着陆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境内。“赛汉陶来”蒙古语意为美丽胡杨,这里的沙漠戈壁、胡杨梭梭、飞船返回舱构成了绝美的画面,令人心潮澎湃!

直升机在伴飞状态下几乎同步抵达。

“欢迎你们回来过节!”开舱手冯毅、协助开舱人员李涛第一时间打开了舱门,并在第一时刻向航天员送上来自地球的祝福!

这是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接航天员回家,是中国第一次迎接驻留空间站的航天员回家,也是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3个月!

很快,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6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姑娘为3名航天员送上蓝色的哈达和绚丽的鲜花,祝福航天英雄凯旋!

9月17日,工作人员在对返回舱进行处置。当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全国人民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站在飞船降落点米以外的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赛汉陶来边境派出所所长包建超更是激动万分:“航天员在我们辖区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我们全体移民管理警察最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赛汉陶来边境派出所是全国管辖面积最大的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无人区达70%以上。为了确保神舟十二号返回外围的绝对安全,从7月20日开始,辖区就通过建立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等措施,让群众成为流动的哨兵,名牧民群众纳入“航天护卫工作群”。同时,辖区对着陆场周围余户0余名群众进行疏散,确保外围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一次次的重大任务,考验的是一次次的组织动员和协同的力量,他们的事迹也许无人知晓,但是在共和国的航天事业里有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在托举。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回望神舟十二号的旅程,6月17日9时22分,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神十二船箭组合体拖着长长的焰尾,迎着朝阳飞向辽阔太空,18时48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航天员亲切通话;6月29日,航天员为建党百年送上祝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7月4日,神十二航天员首次出舱;8月5日,航天员太空看奥运,为健儿加油;8月20日,航天员第二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9月16日8时56分,航天员致谢后辞别空间站;9月16日13时38分,神十二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为后续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9月17日13时34分,神十二平安着陆回到地球,这一天,也是航天员刘伯明55岁生日。

3个月来,神舟十二号完成了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出差三人组”3个月太空差旅,不仅硬核,也充满趣味。两次出舱,太空看奥运,太空秀球技,发布太空美图,充当太空导游,太空展示拆“快递”、打“巡天太极”、筷子夹茶水、太空动感单车、空间站折叠厨房……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实景,为人们展示了充满浪漫与奇幻的太空世界,将遥远神秘的深空拉近至普通人的身边,成为最牛最火的科普。

这是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人们一步步被吸引追“船”不止。从神舟十二号这艘“船”,到三室的空间站,再到浩渺太空:星辰大海,超美超绚烂!

“哇,这外面太漂亮了!”这是刘伯明出舱时发出的第一句感叹。7月4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成功实施,航天员带我们看大片,太空带给人类如梦如幻的美感。

刘伯明说,远望天边,如同雨后的彩虹五彩缤纷,左手是月亮,那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阴柔幽美;右手是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是滋润万物的能量之源,光芒万丈。

时隔13年,继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后,中国航天员再一次出舱,把足印留在太空。

8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在舱外工作场景。新华社记者田定宇摄

8月20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这次出舱活动,航天员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舱外活动。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航天人在“登天”的旅程中,把一个又一个超越的足迹标定在浩瀚太空。

3位航天员回家时,特意致谢地面科技人员和所有支持航天事业的人们。的确,中国人能够看到浩渺太空美景,有无数人为之付出努力。天地协同,无数无名英雄。

返回搜救落点区域核心区36×36公里,但2万平方公里都是回收区域范围,这比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回收区域大了好几倍。虽然明知道中国航天一般都会正中靶心,但外围还是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做好飞船返回舱一旦降落在自己负责区域如何处置的准备。

9月17日,工作人员在对返回舱进行处置(无人机照片)。当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额济纳旗人民武装部牵头组建了担任本次搜救工作的军地联合指挥所,指挥参与搜救和安保任务的民兵、退役军人、农牧民群众以及摩托车队和越野车队等,协助做好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返回搜救工作。本次搜救任务分队前进指挥所负责接收和传达上级首长机关命令指示,及时掌握并上报任务进展情况,组织各搜救分队开展工作;搜救任务分队的基干民兵机动分队负责接到前进指挥所命令指示后,迅速向任务地域机动,协助搜救回收任务;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负责任务区域医疗救护工作;志愿者搜救分队负责协助任务部队开展航天员救援、搜索返回舱及返回舱散落物。各苏木镇和着陆场附近企业也派出了搜救分队,其中赛汉陶来苏木等9个苏木镇搜救分队余人参加了安全保障和搜救回收工作,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39部,出动各类车辆99辆,冲锋舟3艘。

为了百分之一的可能,做百分之百的准备,这就是中国航天各系统的态度。

此前,东风着陆场曾两次执行航天器返回任务:年6月26日,我国首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启用东风着陆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此返回;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验证着陆技术。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坚定。

正因为经过一步步验证,每一次都有技术进步,本次任务完成堪称完美。各搜救分队陆、空协同配合,组成远近结合、高低互补的无缝搜索回收体系,对返回舱的返回姿态与位置进行实时监控。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依托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测控由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天基测控为主,地面站船测控为辅,扩大了测控覆盖率。

为了确保不论飞船着陆于何处,都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搜索发现返回舱,着陆场区指挥部把着陆区域拆分,在着陆核心区、着陆区、大范围偏差区分别部署了专业力量、地方紧急动员力量和应急力量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北京、东风、雄鹰、猛士……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人们听到的这些名称,都对应着保障支持和搜救的力量。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党中央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创下多个国内首次的纪录: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验证;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3个月;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提高了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神舟十二号任务圆满成功,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精彩收官!中国的空间站时代,来了!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神舟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次都有突破,都是历史性的时刻。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历史就这样被标定。

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规划是,今明两年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这11次任务紧密关联、环环相扣。

3个月前,在航天员出征仪式现场,记者看到了来自额济纳旗的党的十九大代表乌云苏依拉,回收现场,她依然在。她说;“我今天特别高兴,也很激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从我们额济纳起飞的,也是首次在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着陆,不管是我们这一代,还是我们的下一代,要一如既往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发展。”

协助开舱的李涛说,“三易旗府为航天,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我一直在现场,内蒙古人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胸怀广阔!”

李涛在现场见证了十二艘神舟飞船的返回。他说,自年首次实施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18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神舟路、神舟宾馆、神舟饭店……神舟的痕迹,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额济纳旗随处可见,航天印记深深烙印在内蒙古人民的心里。这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深厚的人民基础和历史底蕴,中国梦飞天梦的千年追求和圆梦历程令人感慨,成绩也令人惊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向往飞向太空,遨游宇宙。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唐明皇夜游月宫的动人传说、万户飞天的千古壮举,无不寄托着华夏子孙的飞天梦想。在漫长的岁月里,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一直有着神秘的遐想和探索的期望。如今,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空间站,正在一步步梦圆。

回看历史,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神舟、天宫、嫦娥、天舟、天问、祝融,这些航天器名称寄托着国人对航天事业美好的祝愿。

9月17日晚,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新华社郭中正摄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17日晚回到北京,神舟十二号任务刚刚圆满成功,天舟三号已经进入待发状态,神舟十三号也将很快启程,接下来,中国空间站建造、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征程还将精彩不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