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寻找远逝的西海郡
2023/9/25 来源:不详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在形容天下太平时,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个词语,那就是“四海升平”。在古代的中国,因受限于科技观察手段,人们认为我们四周都是茫茫大海,脚下的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大海分别命名为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秦汉时期,为了显示国家的强大和版图的广袤,更是在这些“临海”的地方,分别设立了东海郡、西海郡、南海郡、北海郡,其中在今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设立的西海郡最为独特,使汉帝国西部疆域深入到了青海西部的草原,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在距离青海湖东北侧30公里处,有一个草原小城,那就是海晏县城所在地三角城,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卧佛山和红蛇山,西侧是大名鼎鼎的金银滩大草原,东侧则是草原的门户东大滩水库。湟水河从这里悄然流过,水流清澈见底。这种地势显示,这里肯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所在。果不其然,在三角城镇三角城村西侧,就有一个古城遗址,那就是曾经的西海郡。
相关史料记载,西海郡依地势而建,规模宏大,平面略呈正方形,东墙长米,南墙长米,西墙长米,北墙长米。城东、西、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门宽不等。墙体夯土筑,夯土层厚约0.06—0.08米。西海郡故城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西海郡,就不得不提及被很多人戏称现代人穿越到西汉的王莽。
西汉末年,身为国舅的大司马王莽掌握了朝中大权。汉平帝元始四年,即公元4年,王莽派中郎将平宪等人,来到西海,也就是今青海湖地区,以金钱财物,利诱卑禾羌首领良愿献地内属。良愿等人慑于西汉武力,又贪图财币,于是率领本部落1.2万人迁出鲜水海(今青海湖)、允谷(今共和县等地区)、盐池(今茶卡盐池)等地,将环湖地区献给了汉朝。
王莽得到西海、盐池后,为竭力制造“四海一统”的政治升平假象,奏报临朝的太后王政君,说当时全国已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请在良愿等所献的地区设西海郡。准奏后,于元始四年冬设置了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即今天的三角城,并在环湖地区设置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归西海郡管辖。
西海郡设置两年后,即公元6年,西羌豪酋庞恬、傅幡等兴兵攻打西海郡,企图夺回水草丰美的环湖地区。西海太守程永弃城逃走,后被王莽所杀。羌人遂即占领西海郡。次年,王莽遣护羌校尉窦况等击破西羌,收复了西海郡。
公元8年王莽篡政,派王威将军王奇出使各地,收废汉玺印,授予新政兵符印信,并颁布“四十二篇”符命昭示天下,西海郡也正式归属“新”政管辖,并立“虎符石匮”以正视听。
在海晏县西海郡博物馆里,巨大的虎符石匮特别抢眼。我们看到,虎符石匮分上下两部分,由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最上面的老虎张着大嘴俯卧在长方形石座上,虎尾搭背呈蹲伏状,双目前视,栩栩如生,似有一跃而起的神态,具有汉代石雕浑厚古朴的风格,雕刻纹路清晰,神情生动,为稀世珍品。下半部石座中央有一个凹形石柜。博物馆讲解员说,在中国古代,“柜”字通“匮”字,所以古人将石座称为石匮,是用来放东西的柜子,故此得名“虎符石匮”。虎符石匮正面和底部雕刻着“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22个篆书汉文铭文。
有趣的是,虎符石匮两边还有上锁装置,里面到底放了哪些东西,现在早已不得而知,据说是一些任命文书和兵符。但更有可能的是,因为王莽是篡位当上了皇帝,虎符石匮只不过是他大造舆论的一种工具。虎符石匮是国家一级文物,年荣登中央电视台四套《国宝档案》节目,引发社会轰动。可惜的是,这样一个稀世珍宝却随着短命的王莽新朝的崩溃,在地下默默沉睡了两千多年。
王莽篡位称帝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政权无力顾及边疆郡县,卑禾遂又趁机夺回了故土,西海郡也随之废弃。
不过,西海郡的名称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消失,东汉建安年间,改张掖居延属国为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北魏时被废。唐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年,唐高宗封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西海郡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如今一个新海晏正在草原上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