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绽放光彩旅游增添魅力内蒙古全面建

2025/5/29 来源:不详

<

年3月22日,第八届中国旅游投资艾蒂亚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夺得了中国最佳旅游演艺项目奖的金杯。《千古马颂》全剧参演人员近人,参演马匹多匹,-年共累计演出场,接待中、俄、美、德、韩国、新加坡、印度、蒙古国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的游客、观众近28万人次。年《千古马颂》演出共计场,观众上座率达98%。

《千古马颂》作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成功典范,充分展现了草原文明绚丽多姿、马背民族雄奇剽悍、蒙古人马缘厚情深。绽放了内蒙古文化光彩的同时,也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增添了魅力,在带动马产业、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为小康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

一、文化底蕴深厚,可挖掘元素多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可挖掘文化元素多。蒙元、游牧、河套、林俗、红山、红色等文化在此交流融汇;草原、森林、沙漠、冰雪、河湖、温泉、湿地、地质奇观、中俄蒙口岸等景观汇集一体,马头琴、呼麦、蒙古包、蒙古服,蒙古餐、蒙古马等习俗风格独特;《千古马颂》《天骄·成吉思汗》《呼伦贝尔大草原》《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等演艺项目绽放光彩;王昭君传说、科尔沁叙事民歌、传统二人台、安代舞蕴含生命记忆。

内蒙古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文化大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促进文化传承、拉动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产不断累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3万个,比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6%,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亿元,比年增长.3%。

二、旅游消费群体扩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日渐旺盛,旅游群体不断壮大,在老少中青中形成新风尚。截至年8月,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家,并推出“内蒙古人游内蒙古”精品线路多条。内蒙古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营业收入.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8万人次,旅游创汇13.4亿美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亿元,可比范围内比上年增长12.0%。

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的发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内蒙古旅游业还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首府与首都的时间距离,将为内蒙古输送更多游客,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年,内蒙古高铁输送旅客3万人,比上年增长4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

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立足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注重提升旅游内涵品质,丰富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新业态不断涌现,成效十分显著。

一是特色文旅品牌全面开发。年8月2日第二十一届内蒙古昭君文化节·蒙古马常规赛成功举办,自年开始,内蒙古昭君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20届,每届主题围绕内蒙古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展开,在塑造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品牌名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7月为期5天的内蒙古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拉开序幕,各类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充分展示了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品牌形象。特色文旅品牌的全面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新业态的涌现。

二是乡村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年,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了多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园区,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文化村落。乡村游在注重自然环境、乡土特色、历史风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开设了特色鲜明的农村牧区旅游产品,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和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赤峰市积极响应,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脱贫、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战略举措,确立了大景区开发和乡村旅游并重的原则。截止年9月份,赤峰市已发展旅游村65个,乡村旅游接待户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4万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三是项目带动做大文旅产业。内蒙古致力于以项目带动做大文旅产业,文旅项目创意既“接地气”又有“看点”。以兴安盟为例,致力于策划推出全民登山健身、趣味马拉松、快骑行者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着力打造兴安盟稻田文化节、红色文化游览等节庆活动,以“四季兴安盟”主题摄影大赛、“魅力兴安”短视频大赛活动,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以项目带动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年,兴安盟实现国际旅游收入.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除此之外,包头市在清明假日期间开展黄河谣第四届开河节暨非遗文化产品展示活动,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旅游全年优惠活动,额济纳旗启动《腊月·正月》抗击疫情影片拍摄活动,在传承非遗文化、学习抗疫精神的同时,内蒙古特色项目的开发将带动文旅产业不断发展。

四、文旅融合前景广阔,再出发多管齐下

年,我区发布《内蒙古“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在认真总结“十三五”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问题和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发展举措,为内蒙古文旅融合绘就了新蓝图。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进一步发展好仍需多管齐下。一是旅游要有“主心骨”,不断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品质。二是文化开发重体验,让文化“活”起来,文化传播形式更加贴近生活。三是特色品牌再开发,立足内蒙古优质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乌兰牧骑等内蒙古特色文化,积极打造“内蒙古音乐”“内蒙古舞蹈”文化品牌。四是加强跨区域融合发展,打造多样化文化旅游融合黄金线路。五是发挥乡镇基层特色,用好基层特色文化,打造多样化旅游小镇。六是做好交通网络建设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旅游网络“经脉”,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内蒙古统计微讯

原标题:《文化绽放光彩旅游增添魅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之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9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