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强,傲看中国航天的飞跃式发展

2023/1/19 来源:不详

北京治皮肤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北京时间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

多天的太空之旅,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

HANGTIAN

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区域为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较近。提到航天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阵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这背后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就在酒泉那片沙漠戈壁之中,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太多的从“0”到“1”。

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毛主席参观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年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

年,我国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与远征上面级配合,通过9次任务发射十余颗北斗卫星,建立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组网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月背影像图

从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运载火箭(年“长征一号”)、基础人造卫星(年“东方红一号”)、探测实验卫星(年“实践一号”)、通信卫星(年“东方红二号”)、气象卫星(年“风云一号”)、导航卫星(年“北斗一号”)、载人航天(年“神舟五号”)、探月工程(年“嫦娥一号”)和空间站(年“天宫一号”)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

由于航天行业的特殊性,以上成就几乎全部是由中国人自主探索取得的。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才有了航天大国的美誉,才有了如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HANGTIAN

中国的飞天梦:载人航空

从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飞成功,到如今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返回,神舟系列飞船已经在探索宇宙的路上走过了23年,见证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逐梦太空。

“神舟一号”点火发射

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年,神州二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升空,内部系统结构有了全新的发展,技术性能也有了新的提高;年神舟三号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同年神舟四号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我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皆为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正式开启了中国的载人航空时代。

神舟五号:年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神舟六号:年神舟六号是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人物,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年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九号:年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实现我国首次载人空间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中刘洋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天的女宇航员。

神舟十号:年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搭载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三名航天员。与年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了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并首次进行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征,成功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

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神舟十三号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首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首次执行了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

王亚平成为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这也为未来中国女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将返回所需时间由原先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返回时间由17个小时缩短至约7.5个小时。

超长的太空出差时间,给足了航天员们在太空工作和体验生活的机会。除了出舱活动、在轨科学实验等“常规操作”,三名航天员们此次还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直播,举办了天宫画展,并在太空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每个载人飞船的圆满完成,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建成中国空间站的大目标。根据后续安排,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紧锣密鼓的工程建设阶段,并争取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中国一代代航天人接力绘制的宇宙探索画卷正在逐渐清晰起来。

HANGTIAN

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杨利伟于年安全返回,第一步任务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指定位置,第二步任务完成。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经历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事实上从空间站的设想到实际建设,中国人一直都无缘参与。近地轨道空间站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美苏太空竞赛的产物,而美俄也几乎垄断了航天技术,国际空间站也是以美俄为主导,涵盖日本、加拿大及欧洲。

并且为进一步限制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在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美国航天企业不得与中国航天企业或者拥有中方背景的其他国家的航天企业合作。除切断中美航天学术交流之外,美国还对涉及航天领域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高校实施了制裁,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或许也正是在打压中,中国航天事业越挫越勇,即便是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也没能阻挡中国航天奋力向前。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天和核心舱归位,让中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中国航天已经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年4月俄罗斯方面就表示,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罗斯将在年退出该项目,并着手建立自己的空间站。未来近地轨道中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国际空间站,另一个则独属中国。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用努力和实力突破了封锁,并且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大门一直敞开着。正如我国外交部的表态,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的航天员来访。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科研项目被确定为中国空间站正式投入使用后,进驻的试验项目,多国的航天员也将和中国的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短短数十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是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推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依然艰巨,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挑战不小,但也相信我们能更好地探索、拥抱这深邃宇宙。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解放军报、共青团中央、中国载人航天

END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