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怎样断了匈奴之右臂的改变了中国地
2024/10/10 来源:不详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zl/mipso_5941745.html提示:所有这些,都是汉武帝当年断匈奴之右臂战略发挥的效力,也改变了中国地图上的民族融合线路,让中国北方的那些大山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清楚明白,历历在目。而保障它的存在的,除了阴山山脉、阿勒泰山脉,还应该有河套、居延、酒泉、车师以及乌孙。如果我们看一看中国山脉地图,就可以发现大兴安岭、阴山山脉、阿勒泰山脉,在北方划出了一个大致轮廓的弧形线,这个弧形线也是过去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线。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盆地,但天山山脉实际并不是今天在地图上标注的这样,在河西走廊的北边或者说是祁连山的对面,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都位于河西走廊北部,都属于天山余脉、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但只有马鬃山被称作了“北山”。天山余脉的北山,与俗称南山的祁连山,一起“夹”出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河西走廊,只要把这个走廊再往前“推推”,它就是天山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夹出的新疆南疆盆地。于是,新疆南疆和北疆的盆地以及河西走廊就成了中国西北方重要的民族融合地域。地图是左东右西的,所以,这里也可以说是“右中国”的一部分,而当年汉武帝断匈奴之右臂,也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河西走廊的张掖这个地名很有意思,是张中国之臂掖,据说是中国少有的动词性质的城市地名,汉武帝断匈奴之右臂后,也让中国的臂掖在这里张开了,如果此时再看新疆南疆和北疆的盆地,则更像中国之臂上的两个拳头。然而,历史上,汉武帝是怎样断了匈奴的右臂,又让自己的臂掖从这里伸了出去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说说。阴山山脉是匈奴冒顿单于发迹地,匈奴冒顿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了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当年的匈奴人,总会时常越过阴山,骚扰中原,中原人把他们打回去,过一段时间,他们很快又出现了。在哪里出现呢?当然是在河套地区。为抗击匈奴,当年赵国的赵武灵王把长城修到了河套地区的高阙塞,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的故事;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蒙恬也是从河套地区而始,连接修筑起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因为匈奴人每每壮大,都会出现在河套地区,所以,历史给人的感觉是匈奴人仿佛起源于河套地区,但事实是不是。在高阙塞遗址赵长城的终点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对面就是汉代人修筑的鸡鹿塞,过去,匈奴人就是从这两个要塞之间,越过阴山,来到河套地区的。高阙塞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青山镇)向西的达巴图音苏木,夹在东侧的达巴图沟和西侧的查干沟的台地的断崖上。鸡鹿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磴口县(巴彦高勒)西北,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峡谷贯通阳山(今狼山)南北,谷底平坦。高阙塞与鸡鹿塞守望的这些峡谷,就是匈奴人到河套地区的大通道。所以,在汉匈奴战争,一般会从这里打响,占据鸡鹿塞,守住狼山(即今中蒙边境蒙古国一边的戈壁阿尔泰山脉。位于今中蒙边境不远的蒙古国一边的戈壁阿尔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公里,平均海拔~米。主峰呼和巴什格位于乌拉特后旗西南,海拔米,同时也是阴山山脉和内蒙古最高峰。南侧以断崖临河套平原,北侧坡度较缓,逐渐过渡到巴彦淖尔高原,西端没入本巴台沙漠、亚玛雷克沙漠等沙漠中),是为断匈奴右臂之始。高阙塞完成第一步,由狼山向西挺进,就会来到今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此地夏、商、周时属乌孙,秦朝为大月氏领地,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历史上人们把它叫居延,是中国西北地区古代军事重镇。“居延”为匈奴语,同今日蒙古语“乞颜”,意为“隐幽”,西汉元狩二年(前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汉王朝在居延筑遮虏障,设居延都尉等,其时可由张掖河(黑河)乘船直抵居延海。居延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天山余脉马鬃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巨大缺口,守住这里算是断匈奴右臂的第二步,因为,过去漠北的匈奴人会从这里翻山沿黑河进入河西走廊。居延也是长城,即居延塞。汉武帝时派遗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上兴筑的长城,遗迹分布在今额济纳旗金斯图淖北面及额济纳河以及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的额济纳河沿岸。汉代在居延泽上兴筑居延塞时,在居延海的东北方与光禄塞相接,向西南伸延包围居延海的北面和西北面,然后折向西南方,沿额济纳河中游而进入酒泉郡境内,与东西走向的汉长城相接。光禄塞就是今巴彦淖尔的汉外长城,是汉武帝时派遣光禄勋徐自为五原郡以外兴筑的长城,遗迹分布在今固阳县、乌拉特中旗及乌拉特后旗境内。汉王朝就这样完成了断匈奴右臂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把居延塞和光禄塞连在了一起。在居延,有名的关口是肩水金关,位于金塔县城东北公里的黑河东岸,距东大湾城7公里。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取名金关,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故址四周是戈壁荒漠,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但汉代在这里还修筑了地湾城,边长二十余米的方形,墙高约八米,只在西侧开一门,外有坞院的痕迹,此处应为肩水金关驻军的总部。肩水金关肩水金关与玉门关和阳关是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三个重要关口之一,从这里再向西就是玉门关和阳关,汉武帝把长城修到了玉门关和阳关之外的罗布泊,也算基本上完成了断匈奴右臂的第三步。这时候,再看看中原与西域的路,基本是通了,又因为新疆南疆盆地北边天山脉的阻隔,西域通往中亚以及更远地方的道路,都在河套、居延、酒泉(敦煌)一线保障里成为了文化交流与商品贸易的大道。太初三年(前年)汉远征大宛取胜,自此“西域震恐,都遣使来贡献”(《汉书·西域传》)。汉遂在敦煌到盐泽(今罗布泊)之间设立了交通亭站,还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和渠犁(今新疆库尔勒)等处屯田,置使者校尉,以保护汉与西域诸国间的交通孔道,天山以南地区便在汉的控制下。匈奴虽然仍盘踞在天山以北,但已不能“自安”。然而,此时要说,断匈奴右臂已经完成,万事大吉,也是不对的。使者校尉是西域都护的前身。使者校尉由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在西域(西域是汉朝对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的统称)设置,直隶朝廷,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兼司屯田,屯田校尉则上隶于敦煌郡,主管屯田。后来,成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的西域都护,全称即都护西域使者校尉。有了这种设置的同时,汉朝的很快发现,西域的道路即使有河套、居延、酒泉(敦煌)一线的保障,依然会受到威胁,而这股威胁的力量来自于今吐鲁番,匈奴人可以从漠北向西翻越阿勒泰山(主要从今北塔山而来),到过今奇台、吉木萨尔一带,通过吐鲁番地区,进入南疆盆地。吐鲁番这个地方过去叫车师,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都想把车师国控制在自己手里,从汉武帝元封三年到汉宣帝地节二年的40年里,汉朝与匈奴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最终以汉朝的胜利落幕。在这个过程中间,当汉武帝不惜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当时占据北疆地区的乌孙人,甚至还派张骞来到这里专门说和,以达到与乌孙联合断匈奴右臂的目的。事实也是乌孙最终扮演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联合月氏的作用,后来倒向汉朝一方,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交河古城(车师王都)这时候,再看汉武帝当初的断匈奴之右臂,也便清楚明白了,即将其右臂自阴山而始至阿勒泰山的最北端完全切断,才算是真的断了的。这一点,汉武帝没有完全做到,到了后来的汉宣帝时才完全做到。而被断臂后的匈奴人,也就只能从阿勒泰山的最北端进入历史上的康居,与那里的民族进行融合了。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击灭郅支单于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创造了那句非常让中国人鼓舞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其后人们看到,公元91年(永元九年),北匈奴被东汉击溃,再次西迁康居,与郅支单于的残部会合。而在北匈奴西迁浪潮的冲击下,康居被迫南迁到索格狄亚那地区(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今乌兹别克一带)。所有这些,都是汉武帝当年断匈奴之右臂战略发挥的效力,也改变了中国地图上的民族融合线路,让中国北方的那些大山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清楚明白,历历在目。而保障它的存在的,除了阴山山脉、阿勒泰山脉,还应该有河套、居延、酒泉、车师以及乌孙。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