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作平筑梦航天内蒙古科技馆开展筑梦
2024/11/1 来源:不详筑梦航天
——内蒙古科技馆开展“筑梦航天”科普活动侧记
作者冯作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蒙古科技馆结合中国航天日(4月24日),推出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筑梦航天——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航天月主题活动,通过亮点活动、作品征集、主题研学、科学课程、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感官的航天科普体验,鼓励和倡导青少年敢于追逐梦想,用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断探索深空奥秘。
亮点活动:开展“致敬航天员——‘中国航天日’亮点活动”,通过航天员大讲堂、主题参观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作品征集:推出“逐梦深空,探索苍穹”航天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全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主题研学:通过展品辅导、动手制作等科技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展品,感受科学探索乐趣,开拓科学视野。
科学课程:通过动手做、科学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展厅教育活动,可以观看太空中的神奇现象,构筑中国空间站模型,探索令人神往的太空家园,引发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点燃“航天梦”。
科普大篷车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科普载体,是集科普展示、影视放映、图文解说于一体的大型科普专用车辆。4月7日,科普大篷车开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筑梦航天”主题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神奇,激起了小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科普讲座:围绕航天主题,开展“小小宇航员——离心训练”、“月球探险”、“认识火箭”、“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之家’”的工作生活更加舒适便捷等教育活动,与你共赴星辰大海。
内蒙古科技馆设置有“宇宙与航天”主题展区,展品设计以“神舟”飞船为线索,展示航天飞行的科学原理和空间利用的相关知识,同时介绍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伟大成就,以及内蒙古千里草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支持和贡献。
1.东风航天城:展品综合运用电子沙盘投影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多媒体系统组合而成。展品可供多人参与,观众通过操作触摸显示系统,高流明精确投影沙盘系统与大屏幕系统将配合展示东风航天城的构成和壮观的风貌,传递相关东风航天城的科学知识。
2.火箭发射:展品为无法亲临火箭发射现场的朋友模拟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场景,让观众对火箭发射有较为直观的体验。通过火箭模型拼装组合,把整流罩、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助推器模型按照正确的顺序摆放在凹槽内。识别成功后按下绿色发射按钮,就可以观看到火箭发射的全过程。
3.神舟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一号是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飞船。整艘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其中,返回舱的外观呈钟形,底大头小,这种形状可以使其重心靠下,增加飞船再入过程中的稳定性。
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在绕行地球14圈、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稳稳地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按照主题活动计划:4月23日(届时观看),内蒙古代表中国科技馆以主题活动“筑梦航天”,向全国科技场馆、中小学校进行科学普及、航天精神宣讲,宣传东风航天城为中国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并向全国同步直播。
东风航天城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导弹、卫星发射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都是从这里发射飞向太空。
65年来,内蒙古额济纳旗人民与东风航天人和谐相处、守望相助。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创建初期,为了支持我国第一个航天综合靶场的建设,额济纳旗人民让出了水草丰美的牧场,往北迁移了多公里,“三易旗府”的佳话流传至今。这样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东风航天城的居民与当地人民的情谊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深厚。
热切期望广大青少年在筑梦航天的征途上,继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韶华,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冯作平,乌鲁木齐市人,年12月入伍到东风航天城工作,年9月回到地方工作。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甘肃日报》《丰融春秋》等80多种报刊媒体发表文章和照片多篇(幅)。其中,《铺向太空的航天之路》(报告文学)获得(甘肃日报)征文一等奖;《大漠的女儿》获得(工人日报)好稿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