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宁愿受宫刑也要写史记

2023/1/30 来源:不详

为什么说“知人论世”

有一句俗话叫知人论世,我们讲《史记》,不是从《史记》所记载的那些内容开始,而是从写《史记》的这个人,从司马迁开始。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时代、社会给他的影响之外,往往对他的思想发展、对他的人格形成起更大作用的是他所遭遇的一些重大突发的事件。

在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之后,在他的人生中,的确就发生了一件可以说非常重大、非常不幸、对他也是转折性的一个事件。这件事不仅给他的人生、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他的思想也形成了决定的影响。

要说这件事呢,还跟他的一位朋友有关系。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李陵战败,司马迁直言进谏

根据现在历史学家的考证,一般来说都认定司马迁整个《史记》的写作花了大约13年的时间,准确讲呢,就是从公元前年或者年开始,到公元前91年完成了写作。

而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司马迁遇到了一件可以说非常倒霉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非常悲惨不幸的事。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要讲清这件事,我们要讲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叫李陵。这个李陵,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爷爷在汉朝的历史,在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中却非常著名。还记得飞将军李广,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曾经有一次出行打猎的时候,发现树林当中卧着一只老虎,他用箭下意识地去张满弓射过去。最后大家发现,原来不是虎,是草丛中有一块岩石,可是李广的箭居然连箭后端的那个羽毛都没入到石头里去了,也就是整个把石头射穿了。

这位李广是司马迁非常喜欢的人,我们以后还会讲他的事。到司马迁写作《史记》这个时代,李广已经不在了。李广的孙子也是他的长孙,叫李陵,李陵这个人曾经在汉武帝的主要宫殿建章宫做过宫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宫殿的警卫队队长。

此外,他也担任过皇帝的侍从警卫,像秦时的侍从一样,叫郎中这样一个职务,司马迁也干过这个职务。也就是很多人才像上黄埔军校一样,都会在正式担任国家职务之前,到皇帝的身边去担任一些护卫、公务、勤务这样的事,这就是所谓的郎中。

这位李陵,在公元前99年,在汉朝的纪年是汉武帝时期的天汉二年,在这一年,他率领一支军队从当时的居延泽出发,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在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从这个地方,超出了汉朝的边防防御工事,一路往北,往今天内蒙、蒙古这个方向去进攻匈奴人。

传统李陵画像,就是为了替他抱不平,司马迁蒙受宫刑。

他领的这支部队只有人,而且由于当时部队的调配不合理,以至于他只有一些步兵,虽然这些步兵按照司马迁还有东汉时候班固《汉书》的记载,可以说都是非常精锐的,就是所谓荆楚剑客,就是在他手下的这些部队,基本上是来自中国南方,来服役的一些使用剑进行面对面搏斗的一些步兵,骑兵是非常少的,当然李陵自己是有马骑的。

出土汉画像砖上的汉军步兵持刀剑进行训练图像。

他率领着这样一支部队,一路往北攻击前进,没有大的部队策应,也没有后续的接应部队。他就率领着这样一支部队,一直攻到了一个山,叫浚稽山。这个浚稽山今天在内蒙古之外,在蒙古境内,就是今天蒙古境内戈壁阿尔泰山的中段,按照当时的里程计法,大约有里,搁今天来说差不多就是公里左右。

李陵进行浚稽山之战的作战路线示意图。

然而,由于离开了大部队而没有骑兵,他的机动速度很慢,因此被匈奴的主力骑兵包围了。最后,这个四五千人的部队,一边作战,一边往汉朝的边界这个防御工事,往这个兵营这一带进行撤退,叫转斗,也就是边战斗、边撤退。

出土汉环首刀,这是汉军优良的步兵进行面对面战斗的最常用兵器,也是李陵手下士兵除弓弩之外的主要的装备。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他们大量使用弓弩,使用非常先进的一些战术,这样使得对方力量非常优势、数量很庞大的匈奴骑兵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据记载,杀死对方大约超过他自身军队,也就是超过人。

现代出土的秦汉弩机,射程长达-米的大小弩,体现了古代远程强力打击兵器的先进科技,也体现了汉军相比匈奴部队在装备和战法上的优势,这是李陵的小规模部队能够对抗匈奴数量优势部队的基础。

最后还是由于叛徒出卖,由于弹尽粮绝,大约离我方的整个根据地、攻击的出发地——也就是边防防御系统烽燧——只有一百多里地,也就是说只有一两天的路程就可以回来,然后弹尽粮绝,李陵战败投降了,他投降了匈奴。

现位于蒙古国境内阿尔泰山中脉的李陵战败投降处。

在当时那个时代,由于战斗条件已经丧失了,投降匈奴,保存实力,然后等着合适的时机再回到汉朝的故乡,这个是很常见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误传。

据核实这件事的官员回来向当时的皇帝汉武帝报告,说李陵不仅投降了匈奴,关键是他利用汉朝军队优势的装备、优秀的战法去训练匈奴军队,而受他训练这些军队,在他带领之下,反过来攻击汉朝的边界地区。这样,汉武帝勃然大怒,就下令把李陵的全家妻儿老小、老母都关押到狱中去了,并且应处以非常严厉的刑罚。

这个时候,司马迁——也是李陵可以说年轻的时候在长安做郎中时代他的同事,我们可以推理,肯定是好朋友,这样司马迁作为太史令,作为一个不太大的一个官,就在朝廷上站出来为李陵说公道话,向皇帝进行劝说,说不应该对李陵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为什么呢?

两条原因:第一,李陵这个人他事母至孝,在汉朝人的意识形态里边,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可以说也是政治伦理,在整个社会从皇帝到民间,最提倡、最看重的就是孝这种道德范畴,所以司马迁说李陵这个人首先他事母至孝,他以非常孝顺的方式侍奉着自己的母亲;

第二,他说李陵孤军奋战,转战千里,发扬了大汉军威,最后是弹尽粮绝、战败被俘,所以他并不是真心投降匈奴,他是要等待时机为大汉服务。因此陛下现在对他们的家人施行这种连带的刑罚,这是不公正的,而且是不应该的。

本来这些话讲得都非常有道理,也应该说符合当时汉武帝的心理,可是有一件事他讲错了。他说,还有一个理由,第三,李陵所率领的这四五千人是一个侧翼的部队,整个这次战役主力是一位叫李广利,叫做贰师将军,这个李广利所率领的大军。

李广利是当时汉武帝信任的宠妃李夫人的兄长,也是天汉二年战役的最高统帅,司马迁为李陵的辩护暴露了李广利指挥能力低下,因此得罪汉武帝。

这个大军,在李陵作战的另外一个方向,在更西边的方向进行作战,可以说无功而返。司马迁说,由于李陵牵制了匈奴的主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战,这样才使得贰师将军这样一个不太会打仗的统帅所率领的大军得以安全地撤回。而这点恰恰可以说惹怒了汉武帝,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贰师将军李广利,他的妹妹在当时刚好是汉武帝最宠幸的一位妃妾李夫人,是宠妃。

所以汉武帝说,你司马迁这样的辩护,意思是在指责我,指责朕用李广利这个人不当吗?用人不当,李广利是一个笨蛋,我要用一个笨蛋来做统帅,所以我这个皇帝也不怎么样。因此,汉武帝勃然大怒,不仅把李陵的全部家人都处死了,还把司马迁关到监狱中,并且对他施行了宫刑。

在汉朝经常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如果一个人犯了死罪,你愿意进行宫刑,就是对男性的生殖系统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变成宦官,变成太监,那么你是可以赎罪的。所以从司马迁的宫刑我们看出来,他实际上是死刑,然后他选择了接受这么痛苦的一个宫刑刑罚来免死。

身受宫刑,坚持理想把书著

幸运的是,在司马迁接受了宫刑以后,汉武帝还是挺重用他的。他原来是太史令,管着天文、历法这些事,很多人只知道司马迁是一个特别著名的历史学家,因为他写了《史记》,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太史令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写历史书,而是掌天官,掌天官就是管天文。

当时的天文在整个国家的行政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因为要颁布历法,要颁布黄历,也就是今天的所谓的颁布时间。当时的社会教育程度很低,那皇家会不断地修订历法,因为过去我们中国的农历,当时所使用的历法是月相历,也就是根据月球围绕着地球进行公转的时间,这样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有很大的差别。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如果十几年、二十年还不更新日历的话,那就会出现到了端午节,比如说已经到了夏天都快过去才端午节,各个节气就乱了,那么农民耕种、播种就会做不好。司马迁除了以《史记》著名,实际上他在当时的本职工作是管着天文、历法。他主持修订了一部历法叫《太初历》,这个《太初历》在汉朝和其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中国的历法、天文的历史上,太史公司马迁实际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是题外话,我们可以暂且不说。

总之,在当时士人也就是士大夫、君子心目中,一个男性去接受这样的刑罚来避免死亡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首先代表你怕死。可是司马迁他为什么接受了这样的刑罚,宁愿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身体和心理巨大的痛苦?这跟写《史记》有什么关系呢?

还好,我们从现在还留下来的跟这件事有关的资料里边,有一段他本人的自述,原文我就不读了。这个自述在哪里呢?在司马迁之后,西汉过了是东汉,东汉的大历史学家写《汉书》的那一位班固,班固在《汉书》第六十二卷,整个人物传记第三十二篇,也就是卷六十二传第三十二写了《司马迁传》。在《司马迁传》当中,他引述和保留了司马迁给他的好朋友任安一封回信,这封回信里头,司马迁专门向他的好友任安述说,为什么我受如此大的痛苦,我也接受了这样的耻辱,而没有慷慨赴死,因为我是一个有气节的士人,本来我是应该眼睛都不眨去慷慨赴死的。

大家现在很著名的成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这封信里边的句子。他在这封信里重点讲到了一件事,他说,孔子一生被贫困和潦倒所压迫,在陈和蔡这个地方居然被当地的人所包围,三天吃不上饭。而韩非子,在秦国也被秦始皇和他的丞相李斯关押起来了,最后死于狱中。而楚国的屈原被放逐,被奸臣迫害,所以写下了《离骚》。《诗》三百篇,也就是《诗经》三百零五首诗歌,他说往往都是圣贤发愤之作。

也就是说,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字、最有价值的思想的符号,往往都是人在感受到人生巨大的痛苦,感受到法律的巨大的不公,并且可以弘毅地去承受它。在这种承受中,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自己做人的目的和意义,都是这样的作品。

所以他举上面这些例子,向他的好朋友任安来说明,我司马迁承受着如此奇耻大辱,目的是要来完成《史记》的写作,而《史记》的写作,不是一般的我去写一本书换稿费,或者是出名,不是的,而是我这个写作本身里面包含着和孔子、韩非、屈原和古代那些伟大思想家相同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要探究天道所在,探究人世间政治治理,真正的真理所在,要探究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司马迁本人,他在伦理上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人,同时他是一个非常正直不阿,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雷霆一般皇威之下,他可以坚守自己的原则,可以站出来为自己的友人所受的委屈鸣不平。

他为什么要替李陵鸣不平呢?除了他喜欢李广,关键是他和李陵这个人是有相识相交经历的,他在自己的赞叹中,在整个跟李陵有关的这个感叹当中,他专门说,李陵这个人有国士之风。

那什么是国士呢?古代的贵族,士,天子以下的,分为上士、中士、下士,那下士不仅是指社会地位低,还指年轻,即使你爸爸是一个大贵族,你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立下功勋,还没有担任特别崇高的职务,你还是一位下士。可是不管你的社会身份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只有那些以国家的兴衰、以国家的理想为自己人生指征的人,把自己的本领锤炼,自己的一切随时准备着奉献着伟大国家的人,这样的人才被称为国士,也就是以身许国,以国家的事业为自己人生目标的人。

而司马迁把李陵这个人就当着汉武帝的面称为国士。所以在这样的称赞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司马迁本人他为什么会做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畏雷霆之威,同时,他为什么可以在如此艰难耻辱的环境下,他可以平静地度过人生,终于完成《史记》的写作,因为他自己可能也是以国士自诩,以国士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来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

所以,这样一个我们称之倒霉的人,然而其实并不是倒霉,因为这个是他按照自己的道德理想,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所做的毅然决然的抉择。

资治通鉴全集正版书籍白话文版中华书局文白对照青少年版历史书籍畅销书排行榜中国古代史书全套淘宝月销量¥69¥购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